实用文书网

元宵节调查报告300字

须要明白一个情况或一个事件的时候,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调查完毕后,通常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好的调查报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宵节调查报告300字 篇1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我们都聚集到奶奶家共度佳节。

奶奶说:“往年你们工作忙,一直都是去超市去买汤圆吃,今年我们自己动手做,来过一个‘自己’的元宵节!”“好,好!”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回应。

我和奶奶去菜市场买了做汤圆的材料:黑芝麻、红豆、肉、苋菜和糯米粉。回来之后,我兴高采烈地跟在奶奶身边“打下手”:和粉、拌馅、包馅、搓圆子。没有多久,就包出了一盘不同馅儿的汤圆。

奶奶说:“我们等天黑就让汤圆下锅!”过了不久,“嘟——”的一声,一道美丽的烟花拖着长长的五颜六色的“尾巴”,划破了宁静的夜空。天终于黑了下来,奶奶将各色汤圆下了锅。不一会儿,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端上来,芝麻的,爷爷爱吃,豆沙的',爸爸妈妈爱吃,苋菜拌肉的,我最爱吃。

“吃汤圆啦!”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只汤圆放到嘴里,一股鲜美的味道溢满心田。“汤圆真好吃啊!”我赞叹着。妈妈说:“自己包的当然是特别好吃喽!”

是呀,最甜蜜的滋味来自我们自己双手创造的果实。

元宵节调查报告300字 篇2

一、引言

元宵节,亦称灯节或上元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时间定于农历正月十五。作为春节的重要部分,元宵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和记录当前社会中元宵节的庆祝方式与传统习俗,探讨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二、调查目的

1. 探究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及其在当地的保留情况。

2. 分析不同年龄层对于元宵节习俗的认知与参与度。

3. 考察现代社会中科技与经济发展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影响。

4. 提出保护和传承元宵节习俗的建议。

三、调查方法

1. 文献资料搜集:收集有关元宵节历史与习俗的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进行在线和现场发放。

3. 深度访谈:对社区中的老人、年轻人以及文化专家进行个别访谈。

4. 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当地元宵节期间的相关活动和习俗实践。

四、调查结果

1. 传统习俗:吃元宵/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仍被广泛保持。

2. 年龄差异:老年人更倾向于传统庆祝方式,而年轻人更偏爱现代元素结合的庆祝形式。

3. 社会影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传统习俗被简化或逐渐淡出;但同时,科技的发展如虚拟现实技术也为传统习俗的传播提供了新途径。

4. 地方特色:不同地区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元宵节庆祝方式。

五、讨论与建议

1. 教育引导:在学校和家庭加强对传统节日的教育,提升年轻一代的文化自觉。

2. 创新发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节日庆祝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

3.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4. 国际交流: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六、结论

元宵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习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虽然面临现代化的挑战,但许多传统习俗依然得到人们的珍视与传承。未来,社会各界应携手努力,既保护传统精髓,又赋予节日新的活力,使元宵节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七、致谢

感谢所有参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个人与机构,以及为本次调查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元宵节调查报告300字 篇3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一家过得快快乐乐的。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观灯。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远远望去,人多得都看不见头尾。虽然有些寒冷,但还是挡不住人们观灯的热情。

我们全家随着人流汇入灯谜区。这里是灯的海洋,各式各样的灯多得数不清,那五光十色、无比耀眼的灯光剌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瞧,那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有龙凤灯,龙和凤的眼睛里射出一束束彩色的光线。有猴子灯,那活泼机灵的小猴子还会动呢!今年是牛年,当然得有金牛灯。那大金牛不停地从嘴里吐出“金元宝”,金元宝上刻着“牛气冲天”!

过了一会,我突然发现一个极简单的灯谜—那就是“爬竹竿”,然后就去回答,结果发现以被人回答过了。“嘿,真失望啊!”我伤心的说,可我鼓励自己说我能行。

过了一会,我又发现一个我会的灯谜—那就是“美梦—打一成语”我立马去回打结果得到10分的票

到了八点半我就把我的65分换来一桶花生油。三大瓶汽水还有两包盐,过后我就回家了。

元宵节调查报告300字 篇4

一、引言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自古以来,元宵节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民俗活动。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社会中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保持情况以及人们对于元宵节的态度和参与程度。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共发放xxx份,回收有效问卷xxx份,有效回收率为xx%。访谈对象包括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人群,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三、调查内容与分析

1. 知识普及情况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xx%)知晓元宵节的基本含义和来历。其中,有xx%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元宵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传统习俗参与度

在问及是否参与元宵节传统习俗时,大部分受访者(xx%)表示会参与至少一项元宵节活动。其中,观赏花灯和猜灯谜是最受欢迎的活动,分别有xx%和xx%的人参与。吃元宵或汤圆的习惯也有高达xx%的人坚持。然而,放烟花、舞龙舞狮等习俗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3. 创新习俗接受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庆祝方式逐渐涌现。调查中发现,有xx%的受访者愿意尝试新兴的元宵节庆祝形式,如在线虚拟灯会、元宵节主题派对等。这表明现代社会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接受和创造新的节日文化。

4. 节日意义认知

在对元宵节的意义进行探讨时,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元宵节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此外,还有人强调了元宵节在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方面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传统习俗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保持。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元宵节的认知和庆祝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元宵节文化,建议加大文化教育力度,通过学校、媒体等多种渠道普及元宵节的知识;鼓励社区举办多样化的节日活动,增强人们的参与感;同时,应积极创新节日庆祝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元宵节的庆祝中来。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定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递文化与情感的重要桥梁。

元宵节调查报告300字 篇5

民俗是一种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是一定的族团和群体在长时间的生活实践进程中构成的共同的行为模式和思惟模式。风俗之端,始于致微,博之无物,察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然一二人倡之,千百人和之。人与人相接,人与人相续,又踵而行之。及其互成举国之人习以为然。

民俗就是在这类社会群体场合相互模仿唱和,一代承一代接续的进程中构成的。虽然说民俗是一定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一定心理状态的产物,然而因各自的自然地理、社会历史条件、思想形态,又会构成不同的民俗。即便在同一文化区内,如客家文化区内,也会构成不同的民俗。

客家文化博大精深,璀璨夺目。客家山歌早就被誉为客家文化的精华;客家围龙屋也被赞为客家独占的伟大建筑。然而客家文化除此以外,还有一种不为人知的客家民俗客家上灯风俗。客家上灯风俗流传的族群、区域很广,它以添丁为中心,以灯的情势而展开的祭祖、慰祖活动。

一、客家上灯风俗

1、客家上灯简介

上灯(上读爽、赏,是挂起之意),因客家方言上同丧,所以客家人为避讳,上灯又称升灯,是客家民间风俗。每一年,凡本姓本族有添丁者,必须在祖祠上厅挂上一盏新灯笼。上灯的日期最早为正月初九,最迟为正月十九,但多为正月十五前后一两天。上灯意为向祖宗汇报,某家添了新丁。上灯时要办三牲、酒果敬祖公及天地神明,讲求的还办上灯酒请亲友团圆、祝愿。此俗在客家聚集地区,素以兴宁为最盛,其礼节也更繁,而且已有所演化,他们在上灯后,中间还要热灯。最后才敬祖谢天地,非常隆重热烈,有一家添丁,全屋全村庆贺之气氛。

在客家宗族社会,凡是男孩都要举行上灯仪式,一生只有一次。上灯者年龄不分大小,刚诞下不久的男孩叫升新丁,年龄比较大的,因多种缘由没有举行此种仪式的叫升老丁。因此,上灯实是各姓各族为当年新添男孩而举行的庆祝活动。

上灯必须在本姓本族老屋祖公厅举行。老屋,又称祖祠,是上灯活动的场所。老屋即祠堂,当今的客家各族的老屋都是依照古代祖宗居住的原始的方位修缮过的。老屋的设计很简单,呈长方形,基本上是有一扇大门,从大门进是一个15平方米左右的厅堂,俗称下堂,从下堂进往是一个天井,天井的两边是过道,通往下一个厅堂,这个厅堂称作上堂。上堂正面的墙壁的中间开设了一个壁橱,祖宗的牌位就摆放在这里。壁橱下面还有一个小口,供奉的是土地神。一般上堂比下堂高,以显示上堂的重要性。

2、客家上灯风俗缘由

客家,顾名思义,即是旅居他乡的意思。客家人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是具有明显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移民群体。

据记载,客家人自秦朝以来,有六次南迁的进程:第一次南迁是在秦始皇时代。第二次南迁是在东晋五胡乱华时期。当时,为了避难,一部份中原居民辗转迁进闽粤赣边区。第三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第五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第六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

粤北一带的客家人都分别从这六次南迁而来。如河源,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进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自赵佗建制以来,龙川分别容纳了六次南迁的客家人。

特定的社会通过自己的文化生产出特定的需要(法兰克福学派),并且同时设计满足需要的常规途径。上灯是为了满足客家族团的特定需要产生的。

首先,从客家人六次南迁的时间来看,都发生在战乱时期。客家人为避烽火或自然灾难而南迁。烽火、自然灾难在古代经常会夺走无数人的性命,还有可能使整个族群灭尽。客家人阔别故土,客居他乡。因此客家人的先人们最担心本族人丁不旺,族姓消失,不能永久流衍,宗族血液不能长流。

其次,无情的烽火、没法猜测的自然灾难,个人是没法克服的,需要一个团结的集体共同奋战。客家人希看全族人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自然灾难与战争。客居他乡,更需要宗族团结,克服新环境下碰到的新的窘境。

再次,由于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所以它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作为移民群体这一特殊群体,客家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面貌。比如,客家文化中所具有的十分强烈的寻根意识与乡土意识,正是移民在离开祖居地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对原有文化和对先人的眷恋。

最后,客家人性情仁慈、质朴,老实、敦厚。客家先人教育后代要念祖恩,不忘祖宗,爱国爱乡;讲礼节,重伦理,好学问,尚教育,敦亲族,敬先人,隆师道;团结奋进,自食其力,艰苦创业。

灯是客家方言丁的谐音,又是希看、光明的意味。灯灯相续意味种族繁衍的'绵绵不尽。因此,为了让后代不忘记自己的先人;为了本族的团结,共同抵抗窘境;为了让先人得到安慰宗族血液并未消失;和客家人从小构成的念祖恩,尊祖的优秀品德,借灯来庆祝添丁的祭祖、慰祖活动也因此而诞生了。每一年,将族里添丁的情况通过上灯的情势上报给先人,让先人得到安慰。最重要的是,同一宗族的人有机会每一年聚到一起促进了团结,构成了一种以老屋为中心的凝聚气力,同时还可以保存客家人独有的传统文化。

上灯的风俗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已无从稽考,大约是随着客家人南迁逐步构成的一种民俗。上灯的流传族群很广,因每一个姓氏的客家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或几个先人,所以每一个姓氏的客家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或几个上灯活动。上灯散布的地区也很广,主要集中在粤北地区,如河源,梅州,兴宁等地都有自己的上灯活动,其复兴宁最具有代表性,也最隆重。

3、上灯与元宵节的联系

上灯多是元宵节的派生物。元宵节自古有之,每一年正月十五举行,自古是全国上下都举行的节日,而赏灯是元宵节的一部份。

从灯的意蕴上看,元宵节又称灯节,其外表看来,是欣赏花灯的游乐;实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上,它带给人们一种希看添丁,即人丁兴旺。因此,以灯来寄托丁,客家上灯风俗与元宵节的赏灯有相同的内涵。

从日期上看,元宵节在正月十五,而上灯则在正月十五前后举行。客家人自秦从中原南迁,对元宵节固然熟习。现在的客家人一般不重视元宵节,由于上灯节一样可以赏灯,还可以同族人一起庆祝添丁的喜悦。从灯的制作来看,客家上灯所用的灯与元宵节所制的灯有很大类似的地方,元宵节的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客家上灯所用的灯一样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结合上灯的由来与元宵节灯的意蕴,日期,制作来看,上灯节极可能是客家先人继续了元宵节赏灯的风俗,同时又结合宗族的实际情况,将灯的意蕴提升到更高的位置而流传至今。因此,上灯多是元宵节的派生物。

二、繁琐热烈的上灯活动

每一年,春节前后,热衷于本族事务的老人,通过打听,顺次记录从本年正月十三挂灯后至下年正月十三挂灯前的添丁家庭,并将其组织起来,在春节前后每一个家庭各派一个代表召开上灯祭祖的会议,分派任务。比如,上灯活动资金的准备、用处题目,上灯前后谁负责打扫老屋,上灯当天谁负责膳食等题目,在会议中都有具体的分工。

1、灯的预备

会议以后,定制灯是必要的一步。客家各个地方所制灯的材料大体相同,一般由竹篾制成中空的框架,由彩纸糊成,都能挂起来。另外,灯外糊都有福、禄、寿一类的吉祥图案的彩带。灯中安有固定的油碟,可加油点亮照明。但是它们的外形又有所不同,有举式的,也有扛式的。如河源龙川县的灯都用举式的,而东源县及兴宁市的灯多数用扛式的。以龙川举式的灯为例,灯一般可以看做有三层。上层经常是一个彩纸糊成的约20多厘米高,直径约1.5米的大圆柱。

圆柱的侧面一般会写上风调雨顺等寄语。圆柱底面的边框上,贴上富有传统剪纸艺术的约1米长的彩带。灯的第二层是比第一层稍小的、约高0.5米多边形柱,中凹两头铁场镇新和村的灯大,其中上边大底边小,均由彩纸糊成,最底面的边框是一样贴满约0.5米长的彩带。多边柱的上侧面,可以写上百子千孙等寄与人丁兴旺的词语。灯的第三层,是一个比第二层稍小的多边形柱,侧面会写上五谷丰收等吉语,希看来年是个好收获,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从整体来看,灯的大小可以说是遵从了3:2:1的格式,上大下小。

由于上灯这类风俗重视的是丁,而不是灯,所以对灯的制作不讲求一概相同、不可更改。不但每一个地方灯的制作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的灯的制作也能够不同。只要美观,耐用(要挂到端午节),能体现上灯添丁这类活动的意蕴就是可以的。

需留意的是,在当年正月十三到次年正月十三之间,谁家最早诞下男孩,这家就被称作头灯;谁家最后诞下男孩,就被称为尾灯,他们与其他诞下男孩的家庭都被称为灯子。有的地方有多少灯子就制多少盏灯;有的制两盏,两盏外形如出一辙,但头灯大,尾灯小;有的只制一盏。灯的多少都是可以变化的。

2、资金的准备

筹集资金是上灯活动最关键的一步,资金是不是充足,直接关系到上灯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据客家老人先容,上灯的资金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封建财主或公众资产承当;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各个添丁家庭均匀承当。固然,村民可以根据自愿原则,自由捐款。据老人先容,捐款的村民每一年都很积极,有时达几千元。这些钱一般用来买香、红烛、三牲、鞭炮,条件答应还可以请乐队、请人在祖祠放电影等,目的是增加喜庆的氛围。另外,依照会议的安排,由灯子承当上灯活动期间的一切事务,如预备上灯日的膳食,接待外来职员等。

3、上灯的进程

上灯这天的早上,制灯人会把制好的灯放在离祖祠不远的地方,为下午接灯做好预备。这时候,在老屋的上堂,已供奉上了三牲,还有各添丁家庭送来的酒及糖果。在摆放祖宗牌位的壁橱两旁和下面的土地神位两旁已贴上了对联。如铁场镇新和村邹氏的是这样的,橱窗两边祖德源流芳百世,宗业兴盛子孙昌,土地神位两边工能生白玉,便可发黄金,横批是土主神位。其主题,都是希看祖业兴荣,子孙兴盛的。

在中午十二点之前,村里的老人会带领灯子及刚出生的小男孩来到祖屋行跪拜礼,向祖宗汇报祖里添丁的情况。跪拜礼完,三牲中的整猪和糖果撤下,只剩酒和一个盘,盘里装有小量的三牲,猪被送到老屋侧边的临时厨房,由灯子负责预备晚上的聚餐。

上午的活动主要是祭祖,下午才是真实的、最重要的上灯活动。族人吃过午餐后都集聚集到老屋来看热烈,也能够到祖宗牌位前烧香,行跪百礼,希看祖宗保佑,自家也能早点添丁。

到了下午三、四点就是接灯的时刻了。据铁场镇新和村的老人先容,接灯的时间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时间,一般取决当天的天气。天气晴朗,宜四点左右接灯;阴雨天气可以早点,但都集中在三四点左右。这时候,以舞狮和锣鼓在前面带路,村中一老人提着祖宗牌位前供奉着的小盘三牲,带领灯子及小男孩向不远处的灯进发,道路的两旁早已摆满了鞭炮。

到了灯前,老人把供品奉上,倒满三杯酒,在地上烧好香和红烛,并把香给每一个灯子分发一支。预备终了,老人一声令下,接灯开始,狮子舞动,锣鼓、鞭炮齐叫震耳,所有灯子向灯行跪拜礼。礼毕,头灯取灯迎回。这时候,其余灯子跟随头灯在后,老人、舞狮、锣鼓紧随其后。

到了祖祠大门前,舞狮先上前拜三拜,灯这才迎进门。所有灯子随灯进进了祖祠上堂。这时候,还要在灯最上层的圆柱的底面边框上,贴上几幅字,如添福添寿添贵子,灯前映出仙佢子;曰福曰贵曰荣华,竹后结出状元郎,接着点着油灯(条件许可可以放一个电灯泡)。然后,把早已挂在房梁上的绳索与灯顶端绑好。预备终了,老人一声令下,灯缓缓升起,所有灯子跪下行礼。这时候锣鼓、鞭炮再一次齐叫。

需特别留意的是,在灯进进祖祠时,女人决不能比灯或比男人先到上堂,否则将惹来不好的兆头,惧怕明年生女多。

灯挂上,上灯活动就进进尾声了。族里每家派一个代表,就在老屋聚餐了。晚饭的食品,是白天供奉祖宗的三牲及灯子送来的酒等。客家人以为,吃了这些供品,能够得到祖宗的保佑,自家早生男孩。

晚饭结束,上灯活动进进最后阶段。请来的电影将在此放映;请来的礼炮、乐队将在此作最后的出色表演;买来的鞭炮将在此阶段全部放完至此,上灯活动就算美满结束了。

元宵节调查报告300字 篇6

就象狂欢节。晚上,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马路上灯火通明,整个城市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天地间洋溢着节日的狂欢。我和爸爸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了开元广场。这里正在举行元宵灯谜活动,人声鼎沸,人头攒动。

我欣喜若狂,左蹿右蹿,几下就蹿到了舞台最前端。只见舞台顶棚挂着数十只大红灯笼,灯笼底部的吊坠上写着谜语,有打字的,有打成语的,有打网络热词的,有打作家名的……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只最大最漂亮的灯笼,看出的是什么谜语。谜面是“断了线的气球,打一网络交流工具。”我双手抱肩,开始苦苦思索。就在我焦躁不安之际,突然灵感一闪,答案跃然而出,不就是QQ聊天吗?越想越觉得就是它,于是激动而紧张地来到后台找工作人员。果然,我答对了,工作人员奖给我一个笔记本。我欢喜的象吃了蜜似的,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元宵节,好一个狂欢的'元宵节,人们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在白生生的汤圆的热气中,在晚会的欢声笑语中,就这样度过了。我期盼着来年的元宵节更加热闹,更加美好而祥和。

元宵节调查报告300字 篇7

I. 引言WEI508.coM

A. 研究背景

1. 元宵节的历史意义

元宵节,又称灯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最初与上元节相结合,用于祭拜神灵和祖先。随着历史的演变,元宵节逐渐成为人们欢聚一堂、祈求平安的节日。

2. 元宵节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在现代社会,元宵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越南等庆祝。它不仅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窗口。

3. 调查的目的和重要性

本调查旨在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B. 研究方法

1. 文献回顾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学术论文、网络资源等,收集元宵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2. 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收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人群对元宵节习俗的认知和参与度数据。

3. 访谈

对专家学者、老一辈人和年轻人进行访谈,获取对元宵节习俗的不同看法和个人经历。

4. 观察法

实地考察元宵节庆祝活动,如灯会、猜灯谜等,观察人们的参与情况和反应。

II. 元宵节的历史与起源

A. 节日的起源

1. 古代传说和历史记载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最初与上元节相结合,用于祭拜神灵和祖先。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明帝提倡佛教,于上元夜点燃灯火以示庆祝,后人称之为“元宵”。

2. 节日的发展变迁

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元宵节成为国家重要的节日之一,不仅民间有燃灯赏月的习俗,宫廷内外也会举行盛大的庆典。到了明清时期,元宵节已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B. 元宵节在不同朝代的庆祝方式

1. 唐代的元宵节

唐代时,元宵节已成为盛大的民间节日,长安城内外灯火辉煌,民众出游赏灯,诗词歌赋中多有描写。

2. 宋代的元宵节

宋代元宵节更加繁荣,东京城内灯火通明,市民通宵达旦地游玩,猜灯谜活动也极为盛行。

3. 明清时期的元宵节

明清时期,元宵节成为法定假日,民间有吃元宵、观灯会、放烟火等习俗,至今仍被广泛传承。

III.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A. 吃元宵/汤圆

1. 元宵/汤圆的象征意义

元宵或汤圆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是家人团聚时不可或缺的食品。

2. 制作和食用的传统方式

传统上,元宵是由糯米粉制成,内含各种甜或咸的馅料,而汤圆则是手工包裹成圆形。

B. 赏花灯

1. 花灯的种类和寓意

花灯种类繁多,包括宫灯、鱼灯、莲花灯等,每种灯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和象征。

2. 赏灯活动的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赏灯习俗,如东北的冰灯、南方的水灯等,展现了丰富的地方文化。

C. 猜灯谜

1. 灯谜的文化内涵

灯谜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解谜可以锻炼智力,增进文化交流。

2. 猜灯谜的流行形式

猜灯谜活动在公园、庙会等地举行,吸引了众多参与者。

D. 放烟火

1. 烟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放烟火象征着驱邪避祸,为新的一年带来吉祥和欢乐。

2. 不同地区的烟火习俗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烟火习俗,如广东的烟花表演、山西的火塔等。

IV. 元宵节的现代变迁

A. 传统习俗的保留与发展

1. 现代社会中传统习俗的传承

许多传统习俗如吃元宵、赏花灯等仍然被广泛保持,同时也加入了新的元素和技术。

2. 新兴习俗的形成及其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灯谜、在线猜灯谜等活动也逐渐流行起来。

B. 节日商业化的趋势

1. 节日商品的种类和市场

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与元宵节相关的商品,如即食汤圆、LED花灯等。

2. 商业化对传统习俗的影响

商业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习俗的传播,但也有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淡化。

V. 调查结果分析

A. 问卷调查结果概述

1. 受访者对元宵节习俗的了解程度

大多数受访者对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吃元宵/汤圆和赏花灯。

2. 受访者参与元宵节习俗的情况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会在元宵节当天参与至少一项传统习俗,显示出传统节日的活力。

B. 访谈结果总结

1. 不同年龄段对元宵节的态度和感受

老年人更倾向于传统庆祝方式,而年轻人则更愿意尝试新颖的活动形式。

2. 专家学者对元宵节习俗的看法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应该保护和传承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同时也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

C. 观察法所得信息分析

1. 公共场所的庆祝活动分析

在公共场所举行的庆祝活动中,人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支持。

2. 媒体报道的元宵节庆祝活动分析

媒体对元宵节的报道多集中在大型灯会和文化活动上,有助于提升节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VI. 结论与建议

A. 元宵节习俗的现状评估

1. 传统习俗的传承情况

大部分传统习俗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但也存在一些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现象。

2. 现代生活方式对习俗的影响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对一些耗时的传统习俗构成了挑战,但也促进了新习俗的产生。

B. 保护和传承元宵节文化的策略

1. 教育和文化机构的作用

教育和文化机构应当加强对元宵节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文化意识。

2. 政策支持与社区参与的重要性

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鼓励社区组织更多的元宵节庆祝活动,增强人们的参与感。

C.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1. 深入研究的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元宵节习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迁和发展。

2. 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可能性

可以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了解元宵节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庆祝方式和影响。

元宵节调查报告300字 篇8

我的家乡在泰安,那里虽然不是什么大城市,但那里的节日个个都很热闹。这是我家乡过元宵节的事情。

6岁那年我和妈妈一起回家乡。那天正巧是家乡的元宵节。那一天上午大人和小朋友要买好自己的蜡烛,晚上家家户户都不点灯,而房间都要点蜡烛。蜡烛代表喜庆,这一天不光要点蜡烛,还要把蜡烛放在折好的'纸船上,一个纸船代表一个心愿。

这一天晚上我和我家乡的一个哥哥还有妹妹拿着五六个纸船和蜡烛来到水库边,我们一起把小船放到水里。然后我用手推动小船,小船就到了水中央。水面上点点烛光,漂亮的漂浮在水中。我们三个就一起回家了,家中正好煮熟元宵,香喷喷的,我们都吃的肚子圆圆的。

吃完元宵,跟哥哥妹妹一起放焰火,我们开心的跳啊叫啊。愉快的元宵节就这么过去了,真怀念家乡的元宵节啊!

元宵节调查报告300字 篇9

调查人:黄铭、赖宣琪、饶琳嘉、孙艺冰

调查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潮州城乡春节及元宵节的习俗,丰富我们的寒假生活,锻炼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决定对这一课题进行调查。

调查地点:潮州市牌坊街

调查对象:牌坊街的街坊邻居、路人

调查时间:20XX年1月31日,星期二

调查方式:我们几位同学是以对牌坊街的街坊邻居、路人进行个别询问的方式来进行了解。

调查过程:我们分为两组,每组两人,每组负责牌坊街的一段,对牌坊街的街坊邻居、路人进行个别询问,根据被询问人的身份,来确定询问的问题,例如:在卖春联的店铺里,我们询问店主“人们一般在什么时候贴春联?”“春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调查过程中,人们的态度各所不同,有的人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把自己所知道的都一一讲给我们听;有的人的态度很不好,不回答我们的问题,给我们的调查增加了难度。

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潮州城乡春节及元宵节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主要有:

贴春联,一般是在腊月二十四“神上天”的时候或者在除夕那天,春联的内容根据人们的喜好,有的是关于花草树木,有的是关于“福”、“财”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人们盼望新年新气象,图个好兆头的愿望;

祭拜祖先,贡品主要有:鸡、鸭、鹅、鱼、猪肉、水果、茶叶、酒、白果、粉丝等等;

吃年夜饭,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寓意着团团圆圆,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吃芹菜、蒜,寓意着有钱藏;

放烟花爆竹,营造一个热闹的氛围;

迎老爷,每个村庄都会按惯例举办游神,各村落的迎老爷活动都会延续到二月。节日当天,各家各户都会摆上香案,在香案上放小一点的香烛,摆上祭品,一般都是猪、鸡、鱼之类的,再摆上用甜糯米做的糕、寿桃之类的面制品。随后还要集中起来摆上一个代表该群体的香案,摆上供品和大量的糕点、水果。点上三根大概两米的贡香,同时还要摆上一个总的祭坛,祭坛上的供品也是非常丰盛的。在举行仪式的大宫殿入口处,还要供奉整头猪、牛、羊,还有用甜糯米糕做的一些寿桃,摆成一座小山的样子层层叠放着;

拜年,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大桔和一些橄榄,寓意着大吉大利。人们会去亲戚朋友家拜年,长辈会分发压岁钱给晚辈;

初七吃“七样羹”,“七样羹”是指: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蓝等蔬菜同煮,寄寓“新(芹)春(春)发(蒜)大财(大菜),久(韭)合(厚合)各人(芥蓝)”。

元宵节的习俗主要有:

吃甘蔗,寓意着新年不蛀牙;

吃团圆饭,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迎花灯,小孩子会请长辈或自己制作一个可爱的花灯,等到元宵节晚上,孩子们就会三五成群地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的花灯,有:萝卜灯、桔子灯、纸花灯等等。

调查体会:通过这次调查,我们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胆量,知道了在调查的时候要有礼貌,热情大方,不能犹豫不决,这样才能成功。了解了潮州城乡春节及元宵节的习俗,明白了我们应该将这些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本文网址:http://m.wei508.com/wenshudaquan/80379.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