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书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备14篇)

2025-06-13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之 一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掌握物流系统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基本的应用工具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能够从事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经营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方向(Purchasing and Supply)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系统化掌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的,能够从事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3.国际物流方向(International Logistics)

在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系统化掌握国际物流管理和经营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的,能够从事国际物流管理、物流业务以及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1.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了解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身心健康;

2.有较全面的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设计物流管理系统的基本方法,能对各种企业物流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

3.了解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企业政策,熟悉国际物流发展的最新动态,能适应物流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基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习制为3-8年。

运筹学、物流学、生产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物流设施设备、港口物流等。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之 二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强的专业,但培养方案已不能满足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借鉴国外相关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针对我国高校实际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方式,以此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海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实践;通识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一、海外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海外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主要包括:(科学、计算机知识,通过这些基础知识学校,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领导力、服务和专业化的组织等方面。

二、海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简介

在美国高校当中,对于工程类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而言,大学要求学生在四年内修满必修课程、专业写作、特殊领域课程、设计类课程及选修课程等。剩下的其他课程加起来大于等于通识教育、语言等课程。

三、海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一)每学期的总学分数适中,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海外高校通常将每个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在每个学期内,学生的学分数一般在自学和工程实践等活动。

(二)数学、科学课程与工程学专业课相配套,且专业课涉及面较广

在给学生开设专业课程前,开设与专业对应的数学课程作为数学工具,同时开设科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在这些课程当中,不仅包括了一般专业基础课程(如信号与信息处理),而且包括仿生视觉、机器视觉等课程内容,这些课程反映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发展超前的专业视野。

(三)通识教育课程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不可轻视

很多海外高校为了学生全面素养,开设了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学生在四年时间内必须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人类和社会学四大领域,选择学习多门通识教育课程。

(四)为了填补工科学生表达能力的不足,高校开设专业英文写作课程

在前面三年的学习中,每一年的一个学期开设写作课程,而且是专业英语写作。在专业实践方面,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室科学研究工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电子工程科学研究过程,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为了给学生提供接触实践的平台与机会,很多高校联合电子企业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甚至有些美国高校要求学生修满12个学分的项目,为此鼓励一些优秀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

四、思考与启发

(一)应用型与创新型相结合原则

应用型与创新型是同一目标下的两个不同侧面,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创新驱动,以及创新意识的训练、创新成果的转化,而不断创新才能确保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原则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扩大学生的选择权。适当压缩学分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合理设置专业选修课课程群和跨学科专业选修课,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辅修专业学位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能力的复合化。

(三)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原则,凸现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对接

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处理好通识教育课、学科共同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关系,系统优化课程结构。以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适用性与前沿性为着力点,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力度,重点解决课程内容过时、分割过细等问题,增设社会经济发展最新需求的课程,构建逻辑严密、前瞻性强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丰富课程形式,鼓励开设讲座式课程。

(四)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原则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和“双创”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在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在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还需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方法和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白鹏飞.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6).

[2]叶红.美国高校电子工程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浅析[J].高等理科教育,20xx(6).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之 三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系统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水平,以及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诚信做人;

2.掌握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扎实的英语专业学科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学科必需的基础理论,初步掌握进行教育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的思想和方法。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

3.具备较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形成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精神的健全人格;

4.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6.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7.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

8.具有较好的英汉双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实行3到6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文学学士

四、核心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国家概况、高级英语、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选读、翻译、英语语言学。

五、课程构成及学分分配表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之 四

一、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

二、制定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国家职业标准》、《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2、学制 三年

四、专业定位

(一)专业定位

主要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职业定位和岗位要求

(一)职业定位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进入汽车售后服务企业或汽车制造类企业,作为汽车修理工、汽车维修电工、汽车检测员、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员等技术工人,从事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气维修、汽车性能检验、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工作。

(二)岗位要求

汽车维修技术工人岗位主要有:发动机维修、车身维修、电气系统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车身清洁维护、涂漆、轮胎动平衡及修补、喷油泵、喷油器维修、曲轴修磨、气缸镗磨、空调维修、四轮定位检测调整、喷油系统维护、散热器维修、汽车装潢、汽车玻璃安装等各类专项维修等。

六、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汽车维修职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沟通与表达能力,牢固的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规范严谨的操作习惯,达到汽车维修服务的专门化人才,能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之 五

【摘 要】随着轨道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当前轨道交通行业大环境及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研究,力求找到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轨道交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

随着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在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上都很短缺,在规划、建设、运营、经营等各环节都缺乏高素质的群体。面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培养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是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通过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我院现状进行分析,确定了“厚基础、强能力”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 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态势及人才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建设、发展,到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交通运输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促使该行业急需一批在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从事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人才,而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用人需求量也很大,其供求紧张关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呈现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随着科技技术含量的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的全面实施,将会对铁路、地铁员工的素质、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 交通运输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背景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的问题

定位不明确。[2]部分本科院校大多重视学术型人才,而轻视应用型人才。部分高校明确提出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可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却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培养目标模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定位,学的知识多而杂,最终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用性不强。

现场教学、校企合作等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则较少采用,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不够。

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需要一大批熟悉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而大部分高校教师多年从事理论教学工作,缺乏在相关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往往不能落到实处。

(2)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陕西省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当前,同类重点高等院校注重理论知识及学术研究,实践技能相对薄弱;而同类高职院校虽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却有局限。交通运输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应用性的专业学科,专业性质和将来的职业都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我院在交通运输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上,始终坚持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注重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与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厚基础、强能力”的培养目标必然成为人才培养内容的重中之重。

(3)我院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平台及有力措施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按照“彰显特色、系统集成、合众举一、各尽其能”的建设思路,集中全院各种资源支撑轨道交通大系统建设。

我院“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结构与运用实训基地”分别被确定为“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和“省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设有城轨行车调度指挥实训室、城轨综合仿真驾驶实训室、安检实训室、旅客自动售、检票系统实训室等;轨道交通综合实践基地新建了货运油罐车、货运敞车、客运空调软卧车,以及渼陂车站、牵引变电所、行车调度室、检修棚、综合检修工区、通信信号系统等,完全满足学生的实训、实习的需要,学生可以在基地实践不同的岗位角色,锻炼和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可以模拟不同的设备故障、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理作业流程,实现特殊作业的锻炼。另外,学院还投资建设了TDCS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实训系统,同时,还在校外企事业单位建设有22个实习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为交通运输专业进一步推进理实一体化与实训教学发挥更好的作用,也为我院实现真正有特色的实践应用型人才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交通运输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内容

西安西站、宝鸡车站、户县车站等地实地学习,组织专业教师到西安铁路局、西安地铁等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岗位设置、岗位技能要求进行调研,确定培养目标。

学生岗位能力要求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改变了传统课程体系设置模式。

3)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专业教学的关系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专业课教学中占据基础地位,这是由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功能所决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专业教学提供良好的能力基础,为专业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专业教学中应加强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途径。

(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方法

1)通过就业单位的信息反馈找准培养方向;同时通过对其他同类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准我院存在的问题,增强课题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

评价体系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效果调查,及时调整方案和修改实训内容,保证我院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教学环境和授课教师均相同。期末考试按教学大纲要求命题,实行教考分离,采用同样的试题及实训模块进行考评,对比教学效果及实践动手能力。

4 总结

交通运输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在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途径上也仅初步确定了研究内容及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及教科研工作中,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在实践中实现“厚基础、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彪,庞然,齐晓杰.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项华录,何春艳.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3.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之 六

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视野开阔,具备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具有责任感、担当精神和创新能力,胜任各类产业部门人工智能领域的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具备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目标1:能够分析确定工程项目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环节,理解和把握人工智能领域设计、开发的全流程,掌握产品设计开发的专业技术标准与规范;

目标2:能针对人工智能领域设计问题提出专业的独立技术见解,能够审查、选择为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和方法,具有对前沿技术的洞察力,能够恰当导入新技术,开展设计、测试和应用创新;

目标3: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标准和行业基本公约,在工程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能主动实施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控制,自觉承担有关环境、健康、安全等社会责任;

目标4:具备在多文化多学科团队中主动承担责任、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具备工程项目技术管理能力,能够进行项目实施方案论证、计划管理、质量监控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

目标5:具有国际视野,能把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特点,理解技术发展趋势,明确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自觉地扩展和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人工智能专业领域工程技术工作所需要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人工智能领域设计、开发等相关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和分析人工智能领域设计、开发等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获取相关信息,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人工智能领域设计、开发等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功能模块或系统流程,并能通过设计性实践环节检验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人工智能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人工智能领域设计、开发等相关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人工智能领域设计、开发等人工智能工程实践和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解决人工智能领域设计、开发等相关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设计、开发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相应的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解决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的多学科背景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团队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人工智能领域设计、开发等相关复杂人工智能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人工智能工程问题及专业技术的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领域设计、开发等相关工程项目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具有适应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人工智能学科

四、学制学位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 修业年限为3~8年。学生修完并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总学分160(需满足各项分类学分要求), 各学期体测及德育分合格才能毕业;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核心课程分布表

学年

学期

课 程 名 称

高等数学A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电路分析理论

高等数学AⅡ

数据结构

离散结构

数字电子技术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数字信号处理

六、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

实践教学平台

课程名称

计划学分

计划学时/周

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物理实验和相关的基础课程实验等)

大学物理实验B

32学时

计算机应用基础

16学时

软件开发实践1

32学时

软件开发实践2

32学时

工程基础训练平台(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认识实习、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设计和相应的考证等)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2周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2周

学年设计Ⅰ

2周

学年设计Ⅱ

2周

学年设计Ⅲ

2周

企业实践

12周

毕业设计(论文)

14周

素质拓展与社会实践平台(包括军训、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和参加各种知识技能竞赛等)

军事理论与训练

2周

第二课堂成绩单

课外

独立实践环节学分(时)合计

45学分

112学时+38周

非独立开设实践教学环节小计

7学分

224学时

模块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小计

~6学分

144~192学时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总计及比例

~58学分

~%

七、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数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小计

通识课程

核心必修

%

(974)学时

一般必修

通识选修(含校选)

专业基础课程

核心必修

%

(240)学时

一般必修

专业课程

专业选修

限制选修

核心

%

(704)学时

一般

任选

独立实践教学环节

一般必修

%

(112)学时+(38)周

必修课学分小计

%

/

选修课学分小计

%

其中,核心课学分小计

%

毕业最低总学分(学时)

160

(2030)学时+(38)周

八、各学期教学工作安排表

周次 学期

假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符号说明:— 理论教学 ~ 毕业设计 + 毕业教育 △ 考试 :专业实践(穿插)☆ 入学、军训教育 = 课程设计 * 学年设计 × 机动 ≡ 假期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总学时

总学分

学时分配

按学期分配周学时数

授课单位

理论

实践

通识课程

核心必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The Outline of Mao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0

社科

0

大学英语Ⅰ

College English I

0

外语

0

大学英语Ⅱ

College English II

0

外语

高等数学AⅠ

Advanced Mathematics A I

0

高等数学A Ⅱ

Advanced Mathematics A II

0

一般必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0

社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0

社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0

社科

线性代数 A

Linear Algebra A

0

概率统计 A

Probability Statistics A

0

大学物理B

College Physics B

0

材化

体育Ⅰ

Physical Education I

体育

体育Ⅱ

Physical Education II

0

形势与政策

Situation and Policies

(32)

(32)

0

每学期1次讲座

学院

0

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学院

0

专业导论与学业规划

Introduction to Specialty and Academic Planning

学院

通识必修课程小计

734

656

0

0

0

0

/

通识课程

通识选修

0

商务英语

Business English

0

外语

0

英语国家概况

General Study o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0

0

高阶英语(视听说)

Advanced English

0

0

美国文化

American Culture

0

0

影视欣赏

Appreciating English Movies

0

0

中国文化

Chinese Culture

0

0

实用英语(CET)

Practical English for CET

0

0

实用英语(考研)

Practical English for NETEM

0

0

商务英语报刊选读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ading

0

0

西方文化鉴赏(风景油画实践)

Landscape Painting : Theory and Practice

0

大学英语提高类课程最低修读

0

0

0

0

0

0

0

/

0

大学语文

College Chinese

0

人艺

语文类课程最低修读

0

0

0

0

0

0

0

0

/

体育Ⅲ

Physical Education III

体育

体育Ⅳ

Physical Education IV

体育

体育模块课程最低修读

0

0

0

0

0

0

/

工程伦理

Engineering Ethics

0

社科

0

工程概论

Engineering Introduction

0

学院

0

工程创造

Engineering Creation

0

0

工程经济

Engineering Economics

0

0

工程管理

Engineering Management

0

工程理论基础课程最低修读

0

0

0

0

0

0

0

0

/

0

沟通与礼仪

Communication and Etiquette

人艺

0

文献检索

Document Retrieval

0

学院

全校性选修课(课程汇总见附件)

(128)

自选

/

通识选修课程最低

240

144

0

0

0

0

0

/

通识课程小计

974

800

174

0

0

0

0

/

专业基础课程

核心必修

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0

学院(双语)

0

数据结构

Data Structure

0

学院(双语)

0

电路分析理论

Circuit Analysis Theory

0

学院

一般必修

0

离散结构

Discrete Structure

0

学院(双语)

0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0

学院

专业基础课程小计

240

240

0

0

0

0

0

0

/

专业课程

限制选修

0

数字电子技术

Digital Electronics

0

学院

0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

学院

核心专业课小计

0

0

0

0

0

0

0

0

/

0

人工智能数学基础I

Mathematical basi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

0

学院

0

人工智能数学基础II

Mathematical basi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I

0

0

人工智能概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学院

0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Database

学院

0

操作系统

Operation System

0

学院

一般专业课选修最低学分

240

208

0

0

0

0

0

0

/

限制选修课最低学分小计

336

288

0

0

0

0

0

0

/

任意选修

0

Python程序设计

Python Programming

学院

0

大数据开发基础

Big Data Development Foundation

学院

0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学院

0

自然语言处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学院

0

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学院

0

计算机视觉

Computer Vision

学院

0

云计算技术

Cloud Computing Ttechnology

学院

0

算法设计与分析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lgorithms

学院

0

数据挖掘

Data Mining

学院

0

区块链技术

Blockchain Technology

学院

0

优化理论与方法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

0

学院

0

信息理论与编码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

学院

0

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制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hics and Legal System

学院

0

Kalman滤波及其应用

Kalman Filtering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学院

0

计算机图形学

Computer Graphics

学院

0

虚拟现实技术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学院

0

模式识别

Pattern Recognition

学院

0

智能汽车与互联计算

Intelligent Vehicle and Interconnection Computing

学院

0

物联网技术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学院

0

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

学院

0

嵌入式系统设计

Embedded System Design

学院

0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ensor

学院

0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ensor

学院

0

智能控制理论基础

Theoretical Basis of Intelligent Control

学院

0

智能机器人

Intelligent Robot

学院

任意选修合计最低学分

368

208

160

/

专业课程小计

704

496

208

0

0

0

0

0

0

/

独立实践教学环节

一般必修

0

军事理论与训练

Military Theory & Training

2周

(32)

2周

学院

第二课堂成绩单

Second Classroom Report

包括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综合素质、就业与创业指导等内容,分散进行

团委

0

计算机应用基础

Computer Application

0

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B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B

0

材化

0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The Course Design of Programing

2周

0

2周

学院

0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urriculum Design

2周

0

2周

学院

0

软件开发实践1

Software Project Practice 1

0

学院

0

软件开发实践2

Software Project Practice 2

0

学院

0

学年设计Ⅰ

Design of Academic Year I

2周

0

2周

学院

0

学年设计Ⅱ

Design of Academic Year Ⅱ

2周

0

2周

学院

0

学年设计Ⅲ

Design of Academic Year III

2周

0

2周

企业合作

0

企业实践

Enterprise Practice

12周

0

12周

学院

0

毕业设计(论文)

Graduation Thesis

14周

0

14周

学院

独立实践教学环节小计

112

0

112

0

0

0

0

0

0

非独立实践教学环节小计(不含任选课)

/

任选课实践教学环节小计

/

毕业最低学分(时)总计

2030

160

1536

494

0

0

0

/

十、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矩阵表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十一、毕业要求与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本专业毕业要求

通用标准毕业要求项

毕业要求1

?

毕业要求2

?

毕业要求3

?

毕业要求4

?

毕业要求5

?

毕业要求6

?

毕业要求7

?

毕业要求8

?

毕业要求9

?

毕业要求10

?

毕业要求11

?

毕业要求12

?

十二、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表(见附表一)

本培养方案执笔人: 李庆风 日期:2020年6月8日

本培养方案审核人: 郑 悠 日期:2020年6月16日

本培养方案审定人: 安 鹏 日期:2020年6月22日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之 七

摘要:针对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出现的定位不清,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提出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三个前提:一定要弄清软件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不同,进而把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内涵;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因材施教;一定要了解社会需求,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在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方法方面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方法,按专业知识点整合讲授内容的方法,面向工程的培养方法,如何体现人才自身特色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示范性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前提

一、引言

自从教育部、国家计委发文(教高[《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批准设立发展壮大的历程。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层次来看,大体可将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和其他本科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两类,其中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大多分布在教师的水平高、教学投入大是密不可分的。与这些教师总体上综合能力弱和教学投入不足等更多的约束,如何在这些约束中更好地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就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总体实施方案,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才培养定位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找准定位,体现因材施教,展示特色,满足社会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掘学校自身培养人才的潜能。

二、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的几个前提

社会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人才需求,不同学校的学生层次差别很大,不同专业的内涵不同,尤其是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之间更需要体现不同专业的内涵。因此,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要制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弄清软件工程的内涵。软件工程脱胎于计算机软件技术,随着软件应用日益广泛、软件规模日益扩大,人们开发、使用、维护软件不得不采用工程的方法,以求经济有效地解决软件问题。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诸多学科,今天的软件工程己由最初的一个学科方向发展成为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工程性是软件工程有别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大差别,而二者采用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是相同的。因此,在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一定要有体现工程性的课程和训练内容。

要制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要因材施教。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决定了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生源水平差距很大,简单地用现行的本科、高职、技校来划分学生的培养层次对本科生的培养是不合适的,如在辽宁一本和二本的分数线差距就达到设计、开发和维护软件系统,在这些具体的领域内也存在低、中、高端人才的划分,因此各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必须有针对性,要有市场细分的意识。

三、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方法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方法

教学管理者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时应该在考虑学生的层次、所在专业的优势研究方向、学校的教学投入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体现本专业的内涵。

我国各地教育水平的不均衡造成了各高校同一专业入学学生的成绩存在重大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了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在制订培养方案时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安排理论课程的比重,不同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安排,以便做到因材施教。极端的情况的下甚至可以考虑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

所在专业的优势研究方向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也是一个现实的约束,我们应该量体裁衣,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扬长避短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更优质的教学指导和训练。

专业的发展和建设与学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软件工程专业是否为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关系到学校的软硬件投入,因此我们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应该对学校的投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不能制订太脱离实际的培养目标,以免造成后续试验环境难以搭建问题的出现。

目前,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本科毕业后绝大多数都要走上工作岗位,要求具备软件开发、测试等技术能力,这就要求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对技术能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以便学生顺利就业。当然,更为全面、细致的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对专业目标的制订具有契合实际的指导作用。

软件工程专业是以工程性为其专业特征的,因此必须注重工程素质的训练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软件工程师。

此外,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内容,例如虽然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但培养方案也要为其中少部分高素质的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知识和训练;工程师素质的训练要与技术的学习相结合;学生就业和其长远发展相结合等。

(二)按培养目标确定学习知识点,整合课程内容

软件工程专业虽然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论体系为背景,但在本科阶段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却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既要能整体上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体系,又要学习软件工程方面的理论和技术,所以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第一步就是确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点和软件工程学科的知识点两部分。

目前,在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不按知识点确定讲授内容,而是把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直接照搬到软件工程专业开设,如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这种方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软件工程专业需要讲授的课程过多,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而应该学习的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如需求工程、软件工程过程等又没有时间讲授。

(三)面向工程的培养方法

工程不是科学,甚至也不是“应用科学”。科学是分析性的,是努力去了解自然;而工程是综合的,是努力去创造,但受自然、成本、安全关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学、可靠性、生产能力、可维护性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工程要求在制约中进行设计。国际著名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三个层面是对所有工程学科通用的,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可以参考美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ABET于扎实的课程学习和广泛的探索兴趣结合起来,安排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实际项目来培养学生。

(四)体现自身培养特色

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应该体现特色。特色的确定可根据自身的积累,也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可行性来确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是全国煤炭类院校中唯一一家软件学院,多年来为煤炭企业开发了很多软件,熟悉煤炭行业特点,了解煤炭企业运行机制,所以其打造的第一个特色就是面向煤炭行业软件开发的能力和优势。辽宁抓住世界信息产业地域转移的机会,提出打造软件外包强省的目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目标,决定培养面向对日外包领域的软件人才。语言是对日软件外包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所以开设了128学时的日语课程,为学生从事对日外包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面向煤炭行业和面向对日外包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五)课程设置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学习最主要的动力来自兴趣,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培养方案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在入学之初可采用兴趣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考虑开发一个软件系统,教师将各个模块编程实现,然后在课堂上讲授软件系统的功能,在实验中指导通过设计基本的参数将各个模块组装成实际可用的系统,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兴趣。在后续的某一方向课程中做课程内的实验,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大三下学期和大四阶段可通过就业压力和工作之后达到的美好前景督促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最终向社会输送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

四、结束语

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制订培养方案时一定要理解软件工程专业自身的内涵,认清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区别,从而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素质来确定培养人才的目标、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培养方法和特色,进而采用必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可能地提高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还要认识到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专业领域,所以,还要有动态更新培养方案的机制,以便适应社会需求和技术潮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之 八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较宽厚的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知识基础,掌握市场营销基本技能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熟悉经济政策、法规及商业惯例,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市场拓展、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素质、专业素养、行业体验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设销售管理、营销策划两个培养方向。销售管理方向的毕业生应熟知企业营销和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能够胜任中基层销售管理工作,可有效地开展市场调查、谈判与推销、网络营销等业务及管理工作;营销策划方向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诊断、团队学习与创新能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营销分析、策划以及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商业惯例及营销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7.汉语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水平;

8.获得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及相关技能证书。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管理学学士。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销售管理、网络营销、商务谈判、营销财务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之 九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是“根”的教育。小学教师承担着“根”的工程,是人生的“奠基者”,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教育质量的好坏。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师,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学教师的教育水平,进而影响到小学教育的质量和人一生的发展。就此而言,适应时代发展、紧跟社会需求,培养、训练、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1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现状

1.1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各校各具特色,有待于进一步凝练第一,以外显知识形态为主的培养目标。这类学校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认为:小学教育专业是高校教育的一个专业,是知识分化的结果,就应该体现高等教育应有的理论水平,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即强调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学习。这种思维源自学院派,在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占主导地位。第二,以内隐知识为主的培养目标。这类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是认为小学教育专业是社会职业发展的产物,即职业意义的专业,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就应该以实践性知识为主,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与小学教育专业相应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即强调实践性知识的学习。这种思维源自中师办学的传统经验,但又没有得到学院派的认同。由于以上两种不同的观点左右了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便产生了不同的培养模式。

1.2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

依据内隐知识理论和培养目标,产生了小学教育专业的三种培养模式,即分科培养、综合+方向培养和综合培养。第一,分科培养模式。这种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与二级或一级师范培养中学教师相一致,强调学科专业知识,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扎实,但教育专业知识及相应能力差,不适应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仅有少数学校运用这一模式。第二,综合+方向培养模式。这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强调综合培养,明确方向,其优势淡化了学科专业界限,强调文理相通,学有专长,但这一模式与分科培养模式并无质的区别,强调学科知识的精与深,忽视了知识的广与博,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首都师大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就分为中文、数学、英语、科学教育、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七个方向。他们凝练出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和“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培养模式及“多种性、综合性”的课程设置是该专业突出的特色。第三,综合培养模式。要求毕业生能胜任小学各科教学,因此,不分学科方向,强调文理渗透,注重知识的广与博,突出了教育专业的特点,但课程门类众多,内容庞杂,知识体系性差。要充分考虑到各科素养的全面培养、各学科教学指导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技能的掌握。突出“实践性”:全科教师培养理念的基本取向,即全科教师培养植根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综合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全科教师培养指向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时代内涵;全科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了“校地双赢”协同创新发展之路。

2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

2.1准确定位,学以致用

小学教师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其职业技能服务和面向的对象是小学校园内外的方方面面,即从课堂、校园、学生、教师到家庭,因此必须区分主次、循序渐进。就职前教育而言,这些技能主要表现在通识理论掌握、学科基础奠定、专业能力训练、信息技术应用、学校工作与反思等,并将作为基本的目标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小学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区分于其他专业学生培养的显著标志。就职后成长而言,课堂掌控、校园文化、学生心理、家校沟通等将是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成熟的重要表现。因此,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应方向明确,学以致用,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优势,避免照搬他人经验。

2.2学练结合,特长发展

小学教师基本职业技能的系统性培养,首先是在职前教育阶段完成的,而技能的掌握更多地依靠实践环节。目前教育部正在进行的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内容之一就是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培养进行全科型、全覆盖、过程性探索试验,同时通过课程体系改革进行模块化实践技能训练,并将训练情况延伸到职后教育阶段进行检验。尽管全科发展是小学教师的理想状态,但无论是何种技能,也不管是在哪个阶段,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小学教师都必须经过学习和实践,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并有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方向。

2.3建立体系,多样评价

教师的职业技能中的操作技能主要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技能即人们常说的基本功,如三笔字、简笔画、课件制作及基本的艺体技能等,而智力技能主要体现在学科教学、课程研发、教学反思、教学评价和心理健康辅导等。由于各类技能之间的差异较大,在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对小学教师(包括职前职后)进行技能体系的构建和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均应形成规范。在具体操作中则要将训练总目标细化为小目标进行分级分类训练,同时注意各个训练项目的联系和融合,在考核中可以进行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考察,即可进行书面设计,也可以采取以演代评、以展代评等,进行切合实际的综合衡量。

2.4注重思想引领,关注教师发展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对教师群体的思想引领工作,力求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促使教师积极向上地发展。学校每双周召开一次全体教职工工作例会,在会上对学校工作进行小结,并对教师作风效能建设中表现出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使每一位教师明确责任,提高觉悟,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加强自身修养。学校还定期从《人民教育》中选择优秀的文章推荐给教师自学,用这种灵活的方式对教师的师德修养进行培训。近年来,随着学校生源的不断扩大,新教师数量激增,并日渐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在做好全体教师学习培训的同时,还格外关注青年教師的成长与进步。学校党支部成员与青年教师帮带结对,定期和他们开展不拘形式的座谈活动,了解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拨开迷雾,解除困惑。

结束语:

总之,在培养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中的科研实践,这几方面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只有学校各部门形成合力、调动教师积极性,才能为培养教师专业素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并非朝夕之功,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实施的今天,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将永远在路上,值得每一个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去思考和探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之 十

2009级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职业与岗位分析

物业管理专业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物业管理人才市场情况调研分析,得到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需求情况如下:

(一)人才需求情况

1.量的激增

物业管理行业因城市化发展、住宅建设迅猛发展、体制改革推动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原因得到迅猛发展,导致物业管理人才需求大大增加。

2.质的提高

物业管理行业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端物业及先进物业设备设施技术的发展、国外物业管理的进入引领和竞争加剧等导致人才需求质的提高,具体表现如下几点:

①新的创新型人才,如物业日常服务技巧创新、物业服务理念创新、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等能力的具备;

②能胜任多个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如既懂技术(物业设备设施相关技术),又懂管理和服务,同时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③能担任小区管理处主任,甚至能担任部门经理职务的储备人才。

(二)岗位需求情况

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①各类物业的物业管理服务;②物业管理服务的咨询服务;③物业的中介服务;④房地产行政管理服务。

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①物业前台客服;②物业管理服务员;③物业行政、人事、办公等人员;④小区管理处主任助理;⑤物业管理服务的中价咨询服务的相关岗位;⑥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协会相关岗位;⑦房地产营销及行政管理相关岗位。

二、培养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面向物业管理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牢固掌握物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包括涉及房地产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具有从事物业管理服务能力,适应物业管理服务(包括中介、咨询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素质与技能

1.基本素质

①高尚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工作认真、尽职尽责,诚实守信、热情服务; ②专业知识和技能:现代物业管理服务专业知识、物业管理服务专业技能、现代管理服务手段;

③较高的个人素质: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人形象、拥有健康的体魄。

2.通用能力

学好物业管理专业的学业能力、步入职场的商业能力、管理生涯的职业能力、享受生活的基本能力、步入社会的社会能力。

3.专业能力

具有较强的物业管理服务项目方案策划能力及其执行能力。

4.资格证书要求

资格证书方面,学生必须取得诸如:(1)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证书;(2)普通高校大学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证书;(3)普通话等级证书;(4)物业管理员职业技能证书;(5)建筑制图、房地产营销、物业设施设备管理、物业公共礼仪、物业设施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个以上的职业技能证书。

三、教学计划

见附表

四、主干课程

物业设备维护与管理

物业设备维护与管理是物业管理的基本业务。本课程重点介绍各种不同物业的设备与设施的组成,响应的动力特征及维护保养方法,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对常见的物业设备与设施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物业环境规划与管理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社区与居住区物业与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环境绿化的设计、施工与管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新开发的或改造的居住区的环境绿化进行简易规划、对植物的生长进行养护和管理。

房地产经营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房地产开发与营销的基本理论及其基本运作规律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房地产开发与营销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增长见识,学到一定的操作经验,为今后步入该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物业管理法规与案例

物业管理法规是阐述有关物业管理、房地产管理、市政管理、治安管理、消防管理的法律和政策,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业管理的权利、义务等。

物业管理应用文写作

本课程主要讲授物业管理常用文书写作及制订物业管理合同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学生学会根据委托合同,制订管区物业的接管验收与撤管方案和拟写物业管理常用文书及建立与管理物业管理档案

物业管理公关

系统阐述物业管理公共关系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巧,并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增长见识,学到一定的操作经验,为今后步入该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管理心理学

本课程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市场营销与商业服务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管理科学,按照顾客、员工和服务过程的理论构架,重点研究顾客心理,员工心理和服务过程心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分析顾客心理,调节员工心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相应的营销策略,为配合管理发挥作用。

物业管理概论

物业管理实务是关于物业管理工作程序和实际技能的知识,掌握物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是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物业会计与财务管理

物业会计与财务管理是研究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是以物业管理公司的资金运动特征为主线,系统地论述了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不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际事物的处理之中,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之 十一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游戏软件开发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手机游戏开发、网络2d游戏开发、3d游戏开发、网页游戏开发、游戏策划、游戏运营、游戏测试及网络客服员等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正确的世界观;

(2)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遵纪守法,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团结合作的品质;

(3)坚韧、自信、进取和有较强的心理调控及自我约束能力。

2.知识要求

(1)系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知识、英语阅读、写作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2)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游戏开发发展的动向;

(3)手机游戏、2dpc端游戏、flash游戏设计知识及大型游戏软件框架设计基础知识及了解相关学科、跨学科和人文、自然科学的知识。

3.能力要求

(1)社会能力

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勇于创新和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与正义感、初步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方法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总结与应用实践经验的能力、决策能力。

(3)专业核心能力

——阅读本专业一般英语技术资料和用英语进行简单口头交流的能力;

——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系统掌握游戏开发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游戏开发发展的动向,具

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基本程序设计能力

——手机游戏客户端程序设计能力;

——网页游戏客户端设计与制作能力;

——2d或3d网络游戏客户端开发设计能力;

——游戏测试、策划和运营能力;

二、毕业标准

1.根据本培养方案,修读并获得131学分,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

2.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3.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书;

4.获得游戏开发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5.获得普通话水平测试三级甲等证书。

三、学制、修业年限及招生对象

标准学制:3年。

修业年限:学习年限不少于2年,在校累计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含休学)。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中职毕业生。

四、职业岗位面向及要求

通过市场、企业调研,确定本专业主要对应手机游戏程序设计员、手机游戏策划师、网络游戏客服端程序员、网络游戏服务器端开发和维护人员、游戏开发工具开发人员、网络游戏策划师、网络客服员等职业岗位。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及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见表1。

表1 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

序号 职业岗位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

1 手机游戏客户端程序设计 手机游戏程序设计等 a1-1:专业能力

a1-1-1:使用java编写程序;

a1-1-2:使用android sdk编写程序;

a1-1-3:使用cocos2d-x开发各类手机游戏;

a1-2:方法能力

a1-2-1: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a1-2-2:制订、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

a1-2-3: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a1-3:社会能力

a1-3-1:沟通协调能力;

a1-3-2:责任心与职业道德;

a1-3-3:安全与自我保护能力 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程序员

2 网页游戏客户端程序设计 flash游戏程序设计等 a2-1:专业能力

a2-1-1:使用flashcs工具设计ui;

a2-1-2:使用actionscript3.0编写程序;

a2-1-3:使用flashdevelop工具创建项目工程;

a2-2:方法能力

a1-2-1: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a1-2-2:制订、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

a1-2-3: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a2-3:社会能力

a1-3-1:沟通协调能力;

a1-3-2:责任心与职业道德;

a1-3-3:安全与自我保护能力 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程序员

3 网络游戏客户端程序员 windows平台或跨平台引擎游戏客服端开发设计等 a3-1:专业能力

a3-1-1:会使用c++编写程序;

a3-1-2:掌握stl;

a3-1-3:掌握win32、mfc编写2d游戏;

a3-1-4:掌握3d数学及应用;

a3-1-5:熟悉各种数据结构;

a3-1-6:熟悉一种以上3d游戏引擎的使用(如u3d)

a3-2:方法能力

a3-2-1: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a3-2-2:制订、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之 十二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面向风险管理及保险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基础和保险业务知识,能够从事风险管理、保险实务和保险监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保险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2、较好地掌握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熟悉相关政策和法规,具备从事保险相关职业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符合行业高层次人才的资格认证要求。

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能够组织保险相关工作的运行、协调与管理,符合监管部门规定的任职要求。

4、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资料,使用外语开展保险相关工作。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

(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进行多学科、宽口径培养。招生院校应建立适合不同培养方向的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习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二)成立由校内导师和校外专家共同组成的`导师组,或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发挥集体培养作用,吸收企业与行业组织或监管部门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论文指导工作。

(三)鼓励案例教学并逐步增加在教学中使用案例的比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业务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四)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五)加强实践环节。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

(一)必修课程(

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设置每门课程均为2学分的三门专业必修课。

建议培养单位将宏观经济政策、合同法、风险管理研究、保险财务分析、保险数理基础作为专业必修课。

(二)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

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设置每门课程为1-2学分的任选课。任选课应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设置,通过不同系列课程组合的菜单式课程,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多元选择。

鼓励培养单位将我国保险及相关行业中高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课程或国际保险业及相关行业普遍认可的专业资格考试课程作为开设任选课的选择范围。

(三)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课堂模拟实务教学和校外实践基地及企业实习,校外实践基地及企业实习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实践教学累计不少于1学年。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突出学以致用,体现学生运用保险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

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1位是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1位具有丰富的保险实务和风险管理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外专家。

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保险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之 十三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直接关系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层次,明确培养目标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包括人才的层次和人才的规格定位两方面内容。

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一般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学术型人才是指从事研究客观规律、发现科学原理的人才,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是指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人才,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知识应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领域。在我国,重点高校(985或211类)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而一般本科院校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基本规格可以用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来描述。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规格:在知识方面,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进一步发展所需的知识平台;在能力方面,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适应能力,它集中体现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工程技术与工程实践四个方面的运用能力,所以工程类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从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素质方面,应用型人才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也要有思想政治、人文科学、职业身心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2]。

沈阳工程学院作为工程类一般本科院校,准确评估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区域发展环境,将学校的人才培养、师资状况、办学规模、历史传统等要素合理配置。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为:以电力行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面向社会、面向电气工程领域;明确服务于东北三省区域经济;以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

二、把握应用型人才主要特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依托。应用型人才必须突出工程应用能力,紧随社会需求发展步伐,强调行业和产业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重组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具有较强行业适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

沈阳工程学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课程重组与整合,以专业主要课程建设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注意课程衔接,加强课程间的统筹协调,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状况,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构建了“平台+模块”的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以理论课程、实践实验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为三大平台,课程设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通识教育课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五个课程模块。调整后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强化两头,优化中间”的思想,即强化基础理论课程、强化实践环节、优化专业课程的思想。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每个课程模块又设置了核心课程。突出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所谓核心课程是指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人的生存与发展密切联系的知识与经验体系,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更为宽阔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走向社会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

(1)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设置21门公共基础课,共计948学时、55学分。其核心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和大学外语。通过公共基础课教学,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2)专业基础课课程模块。根据专业的知识结构特点设置11门专业基础课程,共计476学时、29学分。其核心课程包括电路、电子技术、电机学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内容遵循“合理选择,梯度深化,有机结合”的原则,重点设置一批专业基础课。

(3)专业课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是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的课程。它以深广适度的公共基础和较宽厚的专业基础课程群为基础,为满足电力行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设置“适用对口且高新技术含量高”的专业课体系。专业课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1)专业必修课。优化专业课程,对课程门数重新整合,压缩总学时,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设置6门专业必修课,共计322学时、20学分。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包括电力系统分析、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高电压技术。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掌握走向社会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2)专业选修课。为了突出专业特色,反映专业、学科发展前沿(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技术、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直流输电与FACTS技术等),设置16门专业选修课,共计144学时、10学分。整个课程模块注重新知识与新设备的掌握与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专业知识面。

(4)通识教育课课程模块。为提升应用型人才的人文科学、职业身心等非工科专业方面的综合素养,充分体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理念,通识教育课课程模块设置9门通识教育课,共计172学时、7.5学分。通识教育课程是面向全院开设,要求学生必须在每类课程中选修一定的学分。

(5)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模块。按照系统性、层次性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构建由基本技能(计算机实训、工程制图与CAD实训、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专项能力(电机检修实习、电缆施工工艺实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习、专业课程设计)、综合能力(变电站仿真实习、电厂仿真实习)和应用能力(变电站设备装配实习、电气运行实习、毕业设计)多阶段、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设置22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计40周、40学分。其核心实践环节包括变电站设备装配调试实习、电气运行实习、电厂仿真机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学生在进入大三开始,加大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实验课、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把学生培养成能动脑、会实践、懂设计、精操作、有系统概念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结论

现代电子科学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传统的电工学科的各个领域,使电工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作为工程类本科院校应该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地探索适合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构建具有较强行业适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迎接新时代对我国工程教育的挑战。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之 十四

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深化,企业必将更加重视市场营销工作,营销人员的重要性将日益显现。以下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欢迎阅读。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较宽厚的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知识基础,掌握市场营销基本技能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熟悉经济政策、法规及商业惯例,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市场拓展、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素质、专业素养、行业体验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设销售管理、营销策划两个培养方向。销售管理方向的毕业生应熟知企业营销和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能够胜任中基层销售管理工作,可有效地开展市场调查、谈判与推销、网络营销等业务及管理工作;营销策划方向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诊断、团队学习与创新能力,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营销分析、策划以及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

2.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开展市场调研、渠道管理、谈判与推销、网络营销等业务工作的技能,能针对企业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营销方案的策划;

3.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商业惯例及营销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7.汉语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水平;

8.获得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及相关技能证书。

三、学制及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四、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五、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销售管理、网络营销、商务谈判、营销财务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本文网址:https://m.wei508.com/wenshudaquan/178989.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