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做这样的理解,板书设计如下:
情节线索
开篇寄思──不忘背影
交代家境──烘托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车门话别──注望背影
结尾怀念──再现背影
2、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
教师可引导学生作短暂的交谈、自由讨论,然后集中发言,教师择优肯定、适当补充。
作者所以选取“背影”这种特殊的角度来反映父亲的面貌,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体现着高明的艺术构思:
(1)可以表现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点。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与心境。
(2)可以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作者不正确描写次亲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内涵。
(3)艺术视角的创新。作者不落俗套,不随人后,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领域,给人以生动、新颖的感受。
这三点对初一学生来说,认识上可能有一定差距,只要求能够一般的理解即可,重点在于提高认识,不要求掌握。故教师讲清楚,不必整理笔记。
七、 引导学生比较
本文与《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文在结构形式、情节线索方面,在选取材料组织材料方面,以及写法上都有相同之处。试作比较。
《这不是一颗流星》的结构形式是:
“现实──回忆──现实”
《背影》的结构形式也是:
“现在──回忆──现在”
《这不是一颗流星》以熊皮手套为线索贯串全文;《背影》则以背影为线索贯串全文。
《这不是一颗流星》的主体部分选择病房这一场合表现主人公的活动;《背影》的主体部分则选择“车站送别”这一特定环境重点描写。
《这不是一颗流星》选取孩子关心阿婆冻伤的手这一主要情节来表现主题;《背影》则选取“浦口送别”这一主要情节表现父子深情。
布置作业
1、做课文练习一、四、五。
做练习一,将重点划在书上。熟读课文第6自然段,并学习重点分析。
可按照这样的顺序思考:①写了什么,②怎么写的,③好在哪里。将思考的结果写在练习本上,准备课上口头回答。
2、做课后练习二。
这一题要认真思考,有明确的观点,简要整理成文字,准备在课上口头回答。
本文网址://m.wei508.com/wenshudaquan/104948.html